“农垦工匠”王玉叶的稻茬麦“田管经”

“农垦工匠”王玉叶的稻茬麦“田管经”

发布日期:2020-03-13 浏览次数:15082

    

    3月10日中午,雨过天晴,阳光照在农垦淮南农场二分场种植户常乃旺的麦田里。“今年稻茬麦苗情明显好于往年,一类苗达到90%。前期播种时虽然旱情重,这里几乎不用抗旱,返青肥施的也不多。”农场总农艺师王玉叶指着绿油油的麦苗,谈起她的稻茬麦“田管经”,津津乐道,眼睛有神,目光里充满了自信。

    农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王玉叶在麦稻生产技术方面是“全科专家”,曾获得全省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称号,去年因稻麦生产技术建树获评安徽农垦“十佳工匠”。她是安徽农垦水稻专家组组长,同时又是垦区稻茬麦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课题组负责人。她通过多年实践发现,影响稻茬麦产量和品质有五个“痛点”,播种期水稻腾茬不及时影响小麦出苗,早春易发生冻害,地下水位高导致渍害,肥料追施不科学增加倒伏风险和防病治虫难度,而后期赤霉病防治则是关键。

    今年早春田管遇上新冠肺炎疫情,王玉叶安排农技人员共发了6期田管技术明白纸,通过微信工作群转发给职工,同时印发纸质材料四处张贴,防疫期间最有效的技术辅导工具就是电话和微信视频。王玉叶的手机里收藏了全场240多个小麦种植户的手机号,对每一户麦田的情况她都了如指掌,而这一段时间她的电话被打爆了。

   2月15日当地下了一场大雪,为防止冻害和渍害,淮南农场每年从农业科技推广资金里为种植户每亩安排300毫升美洲星和200克磷酸二氢钾,作为小麦的营养套餐,开这个小灶在苗期防治冻害和化除药害,同时为后期“一喷三防”打基础。

   “在田管中施肥不是多多益善,肥用多了反而坏事”。三分场种植户宗官军说。今年2月中旬,他跟往年一样习惯性地追施返青肥。王玉叶让他停下来,他开始不理解。王玉叶告诉他:“今年小麦赶上暖冬,加上苗情好,如果施多了返青肥,容易造成旺苗,增加倒伏风险和田管难度。早旺还会早衰,一类和二类苗根本不需要施返青肥,到时候我会通知你施拔节肥。”

   王玉叶从2016年开始就在淮南农场探索稻茬麦防灾减灾的技术路径。“打通痛点,有四个要诀,抢茬精耕细作,适量播种,镇压保墒,一播全苗;明暗沟结合,鼠道洇灌防旱,排水降湿防渍;科学施肥,提防倒春寒,叶面喷肥及时补救;严控病虫草害,科学‘一喷多防’。”王玉叶说。

    去年底淮南农场新建的粮食烘干线投入使用,水稻收割后及时得到烘干,为小麦腾茬播种赢得了时间,11月14日前全场1.67万亩小麦全部下种且一播全苗。“去年种麦时赶上罕见的干旱,很多地方在想办法抗旱,而我们这里却基本上不需要抗旱,主要原因是腾茬快,镇压措施到位,墒情好。”二分场场长周银说。

    安徽农垦集团对王玉叶稻茬麦高产栽培技术探索给予充分肯定,在去年秋种期间正式安排王玉叶领衔稻茬麦防灾减灾技术体系研究与推广应用课题,并计划下一步在全省垦区复制推广淮南农场经验。

   “从目前情况看,课题研究每一步都踩在了节点上,在早春田管上技术比较对路,下一步会全程跟进,后期关键在‘一喷三防’上,重点防治小麦赤霉病。”王玉叶说,“这场雨后将组织农户普施拔节肥、防治纹枯病和蚜虫病。”

  (王  洪   李  超)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